昨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具体涵盖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范围明晰之后,相关股票表现强劲,如 5G 板块的奥士康涨停,金发科技上涨 9.96%;数据中心概念股达实智能和龙宇燃油涨停,数据港收涨 8.7%。
由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判断,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 1 万亿元左右,其中政府和企业应当扮演好各自角色,正如工信部赛迪智库今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基建」建设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
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优化政策环境;抓好项目建设,如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做好统筹协调,以此推进「新基建」进程。
撰文 | 凡雪
机器之心 4 月 21 日消息,国家发改委昨日上午召开 4 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回答外媒关于新基建具体范畴的话题时称,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家发改委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当然,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伍浩说。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
从信息基础设施看,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 99% 以上的行政村,4G 网络用户超过 12 亿,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从融合基础设施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创新基础设施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 55 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新基建」并非中国专门针对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而推出的新名词。
早在 2018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进入 2020 年后,中央对于「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更是显著提升,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此后,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多次提及要加快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总结起来,这些会议中所指的「新基建」主要指 5G 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
包括 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判断,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 1 万亿元左右。

24 省
份开出 4
8 亿投资清单(图源:
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则上「新基建」应以企业自主投资模式为主,主要基于市场化融资,政府可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
区域新基建布局应处理好地方建设目标与国家经济社会目标间的关系,立足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从人口流动看,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必将对区域新基建提出更高要求。
良好的制造业集聚、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是新基建项目建设的底座,
区域布局可重点考虑产业和互联网基础稳固的地区,如工业互联网以推动产业集聚区的行业整体上云为抓手开展建设。
数据基础设施方面,
随着 5G 商用推进,「西数东送」的愿景有望实现,届时大量数据中心可考虑建在气候优势明显、能源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地区。
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
「鉴于新基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多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也涉及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编制新基建发展规划,有助于形成共识和合力。」吴亚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 5G 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四是做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推进政企协同,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
▼ 专题推荐

2020-02-18
2020-02-12
2020-02-10
文章来源:机器之能